地理组 段向东(荣获安徽省教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品质和素质,并且还是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品格。不过就我国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来看,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严重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义针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案例
引 言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主潮流,教育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同时还得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服务。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去处理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且在解决过程中逐渐的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这里我们能够得出,地理教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用于生活,所以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探究意义重大。
一 、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且这还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必要基础部分。当前学术界对于地理核心素养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很大部分学者将其理解为:“地理学习者在学习之后需要养成的一种稳定和系统的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由地理技术素养、地理科学素养以及地理人文素养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然后体现在物质、社会以及精神等方面。
在这之中,地理科学素养具体包括地理科学能力、方法、意识以及科学品质等内容;而地理技术素养主要包含了地理技术能力、知识以及技术观点等;地理人文素养具体包括地理学科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地理知识等[1]。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要想更好的进行地理学习,那首先就得不断的提升自身地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成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体师生和谐发展以及良好互动。首先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生活实际合理的组织和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其次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地理知识内容为主导,而学生生活实际为辅助,以融会贯通、拓展学识和眼界为过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来促使“教”与“学”更好的融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1. 合理的进行生活情境创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地理知识就来源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是生活在地理环境中,由此可见生活和地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相比较于传统地理知识来说,高中地理知识更加的抽象化,并且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如果依旧沿用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那必定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自身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和有意识的创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而更好的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合理的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如:为什么在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去三亚游玩呢?为什么大兴安岭下雪纷飞而长江两岸却鲜花盛开呢?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合理的引入陆地环境中所存在的地域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的观念[3]。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之前爬山的经历,让他们谈谈自己登上山顶的感觉。这个时候学生必定积极踊跃的发言,很多学生都会说随着高度的增加,景色和温度都会不用,这主要就是因为高度不同,空气中的水平以及气压等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而这就是该课程需要学习的垂直地域分异差异。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将抽象化的地理知识转变成为熟悉生动的生活化问题,学生能够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经历,积极的思考分析,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地理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周边生活,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便能够感知到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性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观察生活,以此来逐渐的提升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4]。例如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边的生物,例如雾霾的形成、污水废气的排放等等,这些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当前社会非常重要的一大课题。同时还有人口的迅猛增加,使得资源越发的紧缺,而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和地理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则是需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环境问题如果不合理有效的解决,不仅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并且对于人类的生存也有着很大的威胁。同时,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生活中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方法,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珍惜和爱护地理环境,这样有助于促使社会更加的和谐美好。
3. 注重生活实践,强化学生的手脑联动
知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思维、动作以及活动的共同结合,并且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因此,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注重生活实践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结合,合理的应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活动以及常见,促使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最终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5]。例如讲到台风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洗衣机,让学生想象一下台风眼的形成和洗衣机甩干衣服的过程。又如在讲解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收集,然后展开互动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课题性的探究方式,能够很好的锻炼到学生手和脑,促使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开展生活化实验。地理实践能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所展示出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应用相关器材的能力、特征概述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生活化的地理教学非常符合我国地理教学理念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的引入生活案例,组织开展各种校外地理考察观测以及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的发挥出学校资源,多多开展走进生活的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以此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样对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意义重大,而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得清楚的认识到自身责任,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创新和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和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实现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贾惠敏.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7):66-67.
[2] 方永昌.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探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8):21.
[3] 鲁飞, 张清.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再认识[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2).
[4] 佚名. 对“地球与地图”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生活化教学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652(32):101-102.
[5] 司海兰.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探析[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4):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