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我校职称(一级、高级)评审推荐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职称(一级、高级)评审推荐方案

 (试 行)

一、指导思想:

    依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统筹兼顾学校历史和托管现实,统筹兼顾个人利益和学校长远发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尊重资历,突出绩效,量化打分,择优推荐

二、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高中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达到申报上一级岗位基本任期年限的要求。

5、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其中担任校长(含副校长,下同)岗位的还应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至少提供一个基本任期内的继续教育学时证书; 校长(含副职)必须提供与岗位相一致的校长岗位培训证书。

6、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7、具备当年上级文件要求的学历、资历、业绩和教科研条件。

8、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确认并出具盖章的证明。提供经学校验证的上一学年度完整的、原始的备课笔记。如果上级文件允许,也可提供电子备课笔记,须打印成册,并经学校盖章确认。

9、从教(从入编时间算起)以来,担任班主任等(以当年市职称文件认定的人员为准)工作并胜任该项工作,由学校组织确认并出具盖章的证明。

10、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 2 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 5 年内不得申报;

4)当学校一级和高级职称岗位空岗少于参评人数时,第一年通过学校评审但未通过市级评审的老师将在第二年不得申报。例如2018年通过学校评审但未通过市级评审的老师,在2019年将不得申报。

三、评分细则

(一)学历资历条件

1、学历: 中专学历6分,大专学历7分,本科学历8分,研究生学历9,博士研究生学历10分(以参加教育工作并取得正式教育编制时的学历及以后取得所有学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个人最后学历得分)

2、资历:从入编时间算起,截止到评审当年的12月31日,任现职前每满一年得0.5分,任现职(从聘任当月算起)以来每满一年得0.6分,两段时间得分之和为此项得分。此项得分均精确到月份(四舍五入,保留三位小数)。

(二) 能力条件

1、工作量:根据学校出具的工作量证明,满工作量每学期得4分,超工作量每学期得5分。工作量考核时段为评审时上一学年度。

2、班主任等(以当年市职称文件认定的人员为准)工作:根据学校出具的班主任等工作证明,担任班主任等工作每学期得0.25分。兼职的,只取其一给分,不重复计分。本项考核时段为从教(入编时开始算)以来。

3、公开课:根据学校制定的《常规教学管理方案》和教务处提供的公开课证明,校内公开课每学年得0.5分,由学校组织的校际公开课每学年得1分。同一学年既有校内公开课又有校际公开课,只取校际公开课得分。本项考核时段为2018年9月以来。

4、指导青年教师方面:指导青年教师或与青年教师结对的教师可得2分。认定条件是必须由学校文件或通知确认,并且相关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材料(互相听课记录、指导记录、相关证明材料等)在学校教研室备案。此项材料由学校教研室提供并出具证明。

(三)业绩条件(相关业绩必须是任现职以来取得的,参评者必须提供相关证书原件或相关文件证明,否则不予认可)

1.个人荣誉称号

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获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或 20 年)教师荣誉证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教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1)说明:“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所获得优秀学员荣誉证书属于继续教育培训类,不纳入此项计分。

2)评分标准:县级3分,市级4分,省级5分,国家级6分;20年教师荣誉证书相当于市级,30年教师荣誉证书相当于省级。其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按高一等级计分,比如市级教坛新星按省级计5分。

3)有多项荣誉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2.班级荣誉称号: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等称号。

1)评分标准:县级3分,市级4分,省级5分,国家级6分。

2)有多项荣誉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3.优质课技能等大赛

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包括文字、动画、视频及其综合性课件)等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

1)“一师一优课”、多媒体大赛(信息化大赛)不纳入此项计分。

2)对于获奖等次没有明确的,“优秀”等次按照同等级别的“二等奖”认定,“良好”等次按照同等级别的“三等奖”认定。

3)评分标准: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3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4分,省级一等奖5分,国家级6分。

4)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4.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

1)省级以及同级行政部门举办的竞赛、活动参照执行。

2)评分标准:省级三等奖3分,省级二等奖4分,省级一等奖5分,国家级6分。

3)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5.考试成绩

在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中成绩突出。此项相关材料由本人提供并由学校教务部门签字盖章确认才有效。

1)在学业水平考试中通过(指不补考)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以获得相应分数。具体赋分办法为:

通过率(T)

T< 90%

90%≤T< 95%

95%≤T< 100%

T= 100%

得分

0

T*1

T*3

5

 

 

以上数据均以在籍的考生为准,按班级为单位计算通过率。如果具有多年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所带班级超过一个班,则取各班级最高得分作为该教师此项最终得分。音乐、美术、体育目前没有学业水平考试,则以本次参评教师此项最低得分(不包括0分)作为其本项最终得分。学业水平考试学科教师没有此项成绩的则以本次参评教师此项最低得分(不包括0分)的60%计分。

2)在高考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获得相应分数。

①完成任务率(W)得分(本项6分封顶,但从2020年高考开始此项不封顶)

A、2020年前高考成绩计算方法:

完成任务率(W)

50%≤W< 60%

60%≤W< 80%

80%≤W< 90%

90%≤W< 100%

100%≤W

得分

W*1

W*2

W*3

W*4

6

 

B、2020年及以后高考成绩(数据以在籍在班的考生为准)计算方法:

完成任务率(W)

50%≤W< 60%

60%≤W< 80%

80%≤W< 90%

90%≤W< 100%

100%≤W

得分

W*1

W*2

W*3

W*4

W*6

 

说明:以上高考完成任务率均以班级为单位计算,如果带了不同届高三或班级数超过一个班的,则取班级最高得分作为该教师此项最终得分;当完成任务率W小于50%时得分为0分。

②高考优秀学科得分(此项得分从2020年高考开始计算,数据以在籍在班的考生为计算依据,此数据2022年下半年开始采用)

在所带班级完成高考任务的前提下,其所带学科平均分位于本校同科类(文科或理科)班级数的50%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计算方法为:

a. 按文理科分开核算出各班各科平均分并排名,例如:所有文科班排名顺序依次为301、303、305、307、302;

b. 按文、理科取各班级数的50%(如果出现小数四舍五入),以1分为标准,名次之间以1分为等差设置奖励分数,例如:文科班级数为5个,其50%为2.5个,四舍五入为3个。那么301班为3分,303班为2分,305班为1分;

c. 看前50%的班级完成任务情况。若其中有没有完成任务的班级,那么该班级将不能获得此项分数,完成任务的班级依然得相对应名次的分数,例如:若303班未完成任务,301和305均完成了任务,那么303班将不能获得此项分数,301班可得3分,305班可得1分;

d. 如果带了不同届高三或班级数超过一个班的,则取班级最高得分作为该教师此项最终得分。

e.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目前没有高考数据,则以当年参评教师高考成绩得分(①+②)的最低分(不包括0分)作为其本项最终得分。

6.课题

高级职称:主持并完成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实验课题。

1)必须是主持且完成课题,提供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的立项通知、课题申报表、研究小组名单和结题证书等佐证材料。

2)评分标准:市级课题4分,省级课题5分,国家级课题6分。其中课题主持人得满分,参与人员不得分。

3)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一级职称: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研究课题并结题。

1)参与且完成课题,提供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的立项通知、课题申报表、研究小组名单和结题证书等佐证材料。

2)评分标准:县级3分,市级课题得4分,省级课题得5分,国家级课题得6分。

3)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7.教研、电教活动

高级职称:参加县、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市级三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

1)教学研究、“一师一优课”等属于教研活动,微课、说课、多媒体大赛、课件、课例、学科主体社区等属于电教活动,须提供教育部门开展活动的正式文件或获奖结果文件和获奖证书。 同一个活动获得 2 次及以上的奖项,只认同 1 次最高等次获奖。

2)评分标准: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得1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1.5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分,省级一等奖2.5分,国家级3分。

3)本项可累加两次不同活动最高等次获奖得分。

一级职称: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县级三等奖以上。

(1)教学研究、论文、“一师一优课”等属于教研活动,微课、说课、多媒体大赛、课件、课例、学科主体社区等属于电教活动),必须提供教育部门开展活动的正式文件或获奖结果文件和获奖证书。对于获奖等次没有明确的获奖,“优秀”等次按照同等级别的“二等奖”认定,“良好”等次按照同等级别的“三等奖”认定。 同一个活动或论文获得 2 次及以上的奖项,只认同 1 次最高等次获奖。

(2)评分标准:县级三等奖0.5分,县级二等奖1分,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得2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3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4分,省级一等奖5分,国家级6分。

(3)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8.艺体比赛

高级职称: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

1)必须是教师本人获奖。

2)评分标准:市级三等奖得2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3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4分,省级一等奖5分,国家级6分。

3)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一级职称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 1 次

1)必须是教师本人获奖。

2)评分标准:县级三等奖1分,县级二等奖1.5分,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得2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3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4分,省级一等奖5分,国家级6分。

3)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9.发表论文

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学术期刊要求是正刊,不包括报纸、论文集、副刊、增刊。

高级职称: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省级每篇2.5分,国家级每篇3分。本项可以累加两篇论文的得分,同一篇论文只取最高得分。

    一级职称: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市级每篇1分(可以累加两篇论文的得分),省级每篇2分(不累加得分),国家级每篇3分(不累加得分)。同一篇论文只取最高得分,不累加得分。

10. 参评论文

参加县级、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论文。

1)必须提供开展论文评选或公布评选结果的文件、论文原件和获奖证书。

2)必须是教研、电教部门组织开展的,其他部门组织开展的无效。

3)评分标准

高级职称评分标准: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得每篇1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每篇1.5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每篇2分;省级一等奖每篇2.5分,国家级每篇3分。

一级职称评分标准:县级三等奖0.4分;县级二等奖0.8分;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得每篇1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每篇1.5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每篇2分;省级一等奖每篇2.5分;国家级每篇3分。

4)说明:本项可以累加两篇论文的得分,同一篇论文只取最高得分。

11.出版专著

公开出版专著 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 4 万字(一级职称为2万字)以上。专著得5分,合著得3分。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12.参与教材审定或课程资源开发

高级职称: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者得6分,省级地方教材编写者得5分。有多项奖项取最高得分计分,不累加计分

一级职称: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等活动,成果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公开出版。县级3分,市级4分,省级5分,国家级6分。

(四)请假扣分

 2018年9月1日起, 每学期事假或非住院病假累计超过10个工作日将被扣分。具体扣分方法为:大于10天小于等于20天扣1分,大于20天小于等于30天扣2分,大于30天扣3分。每学期扣分将被累计。法定节假日不包含在请假期限内。

四、两点说明 

1. 按参评材料分项打分、考评结果按个人总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按岗位职数等额上报入围名单。分值相等时,按以下三个原则依次排序:本次考评中,业绩、教科研分值的高低;学历、资历分值的高低;身份证上年龄的大小。

2.本方案由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职评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如果上级文件有变化,由职评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组织对相应条款作调整。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20194